【编者按】这是一条条神奇的“天路”,无形中布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无人机与飞行汽车穿梭于高楼之间,构建起城市低空立体交通网络,为市民带来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笔者相信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让这样的场景变成现实。当然,还需要有这么一群专业的守护者组成低空服务保障团队,为其保驾护航。
提升●进阶
“这次培训太及时了,不仅涵盖了空中交通管理基础、通用飞行服务体系等19门专业基础课程,还通过模拟华东地区通航飞行计划的录入和审批,让我掌握了动态空域管理的实际应用。”刚刚在5月底学成归来的迟皓难掩心中兴奋,与飞服中心同事们分享着培训月余的收获。
随着低空改革等政策落地,南京低空飞行活动日趋频繁,低空飞行的“异构、高密度、高复杂性、高频次”的特征日渐凸显,进一步加大了低空空域管理和飞行服务的难度与复杂性。
迟皓所在的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南京市域综合飞行服务保障职能,负责运行管理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协助低空用户办理任务审批,飞行计划申请和报备,对相关资质进行前置审核,发布空域使用通告等。“我们中心是服务低空空域用户的窗口和平台,如果想要做好行业的协同管理,那么首先就要让自己成为标杆和示范者,哪怕是动动鼠标的审批操作也不能是‘门外汉’。”中心李主任在培训前夕的谈话中对迟皓叮嘱道。
两个月的封闭式学习培训,300多个学时的努力拼搏,在迟皓的脑海中初步构建起了低空领域的立体知识框架,层层递进地解答了实际工作中的困惑,让其圆满完成了进阶。
格物●致知
“您好,这里是12328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贵公司发生的问题我已基本了解,您先别急,我们尽快把情况梳理清楚汇总上报,稍后再跟您联系。”放下电话,迟皓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分析能力迅速做出初步判断,并会同平台值班人员将搜集到的资料一并报给中心领导,事情很快得到圆满解决。
谁能想到,一年前还在干交通执法的副大队长迟皓,一个对通用航空和无人机管理的“门外汉”,如今已通过民用航空低空飞行服务专业人员基础培训并顺利结业取得资质证书,逐步成为了市飞服中心能独当一面的“天路”守护者。
去年,迟皓在家人和朋友的诧异目光中,毅然走出职业“舒适圈”,选择了正在组建当中的飞服中心。不到一年的时间,她不仅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和躬身实践,一点一滴探索和积累起了低空服务的专业工作能力,还主动承担了低空行业12328热线工作。“我的妈妈是从事低空(无人机)工作的,以后还能为城市里开飞行汽车出谋划策”孩子的话语逗乐了这位平日里干练的母亲,也差点流下了幸福的泪花。
未雨●绸缪
低空空域不仅是承载各种飞行活动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尚未被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是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6月3日《南京日报》一条“场景频上新越江送咖啡突破应用天堑”的新闻引发热议,有网友直呼:真方便!
笔者从市飞服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南京持续划设空域航线,新增获批空域65个片区,航线19条,全市累计获批空域已达120个片区,总面积已超2000平方公里,获批航线174条,总里程已突破3000公里。从事低空飞行活动的单位和企业已累计增加至110多家,2025年飞行总架次约11万架次,飞行总时长近3万小时。
面向未来,随着南京市低空经济的飞速发展,新需求不断涌现,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层出不穷,城市空中交通发展过程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如何减少碰撞坠落造成的安全风险,如何降低能耗噪声以实现绿色低碳,如何提升效率效益等等。迟皓坦然说出心中所想:作为市飞服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唯有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以更高的行业规范化水平应对未来低空经济发展之所需。(铁路与航空事业发展中心)